学校举行“信息化支撑学校管理服务变革”专题学习会
发布时间: 2018-06-05 浏览次数: 44
 

   

  

编者按:宓詠教授的报告帮助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当前,我校正在加快推进服务型、科学管理型、执行力型“三型”机关建设,本次信息化专题学习会必将对包括机关在内的全校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以师生需求为服务导向的科学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新三步走”的战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信息化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生活,加快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65日下午,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复旦大学原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宓詠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李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建国,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刘武君、王岩松,全体中层干部、机关科级干部、辅导员近200人参加了学习会。会议由副校长刘武君主持。

  

宓詠教授以《信息化支撑学校管理服务变革的思考—--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实践》为题,通过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并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流程再造与数据服务、探索思考与体会展望三个方面阐述了智慧校园时代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思考。

宓詠教授认为,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科研,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促进管理,实现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提高效率。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提供上网条件和建网站与系统,更需要关注师生的实际体验。但当前信息化数据应用、管理服务的困境有:面向业务条线、事务处理缺乏整合,系统基本是半独立、紧耦合;存在部分信息孤岛,数据质量和应用有效性不高,数据利用困难等。

宓詠教授提出,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完成的“三个转型”,即从“数据化”向 “服务化” 转变,从“服务化”向“智慧化”转变。以“云、大、物、移”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即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不仅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其内涵还包括:强调开放、创新、共享为特征的方法论,提高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创新高效、敏捷、便民的服务模式。

宓詠教授强调,理念是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必要保证,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带来的教育变革,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管理变革过程,要用技术打破旧规则、支撑新的业务流程,打破职能部门界限,改变工作方式,为全体师生、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提供 “一站式”服务,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